-
張力仁醫師-胃鏡大腸鏡簡介
-
大腸直腸癌介紹
-
胃食道逆流簡介
-
胃食道逆流
-
慢性C型肝炎介紹
-
關於急性腸胃炎
急性腸胃炎的種類:
◎病毒型:
主要症狀是腹痛、嘔吐、腹瀉、發燒、食慾降低、倦怠,有時會合併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及腺病毒,偶而有腸病毒。症狀約持續3到7天。
◎細菌型:
主要是因飲食受污染所引起,或手沾到細菌沒洗手就進食而受到感染。主要症狀以水瀉、腹痛、嘔吐為主,嚴重的也會發燒,甚至解黏液便或血絲便。常見細菌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曲狀桿菌、志賀氏菌等。此腸胃炎症狀會較厲害,症狀會持續5到10天。
預防腸胃炎發生:▲無論吃飯、烹煮或接觸任何食物前,應洗淨雙手。
▲盡量減少外食,若有不得已時,應選擇乾淨、衛生的店家。
▲廚房中應有兩個砧板,一用來處理海鮮、肉品等生食,另一專門切、剁熟食,而處理完生食之後
也應洗手之後再調理熟食,以免海鮮等易帶菌的生食,污染到已煮熟的食物。
▲手部若有化膿或傷口,要完全包紮妥當後,才可調理食物,傷口勿直接接觸食物。所有食物最好
煮熟後再食用,加熱 到70℃以上細菌才容易被消滅。而若是食用冰(涼)品,則要注意製作過程
與保存時的清潔衛生。
▲煮好的肉類或海鮮,若一次未用完,要以乾淨的塑膠袋或保鮮膜密封裝好,放入冰箱內冷凍室
備用。而未吃完的剩飯菜一定要冷藏,但要等完全涼後,以保鮮膜包好或蓋子蓋好,才能放進
冰箱冷藏,並在2天內儘速處理掉。
▲已開罐的罐頭、加工食品,開封後最好儘快食用,以免變質。
▲除食物要徹底清潔外,調理的場所、器皿、碗盤、容器等也應保持清潔。
▲不要食用包裝標籤過期的食物。
▲保持廚房、廁所清潔,妥善處理垃圾。
急性腸胃炎護理措施
(1) 飲食宜以清淡不油膩為主,如稀飯、乾飯、吐司、蘇打餅乾,而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應先避免。
若吃了仍會嘔吐、腹瀉或腹痛,則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
(2)補充水分、電解質和葡萄糖,腸胃炎時因上吐下瀉,易流失體內的水份與電解質,因此最重要的
就是要補充水份與電解質, 即使一喝就拉,仍應補充以免脫水。除非腸胃炎嚴重到無法吃藥或
進食,才暫時空腹讓發炎的腸胃暫時休息,且必要時需打點滴治療。
(3)藥物治療:吃藥可以緩解腸胃炎的症狀,但一般不建議一下就止瀉,因為如此無法將腸胃道內發炎
的髒東西排出,甚至可能引發併發症,且腸胃炎是需要時間來恢復的,只要注意水份及營養之補充
自然慢慢會復原。
注意脫水及併發症現象:發高燒不退、手腳冰冷、昏睡、抽筋等現象應立刻就醫。
-
愛肝保健
肝炎定義:當肝臟因病毒、藥物、毒素、酒精破壞,造成肝細胞損傷、變性、發炎,以致無法發揮肝臟正常功能,稱之。
脂肪肝:肝細胞中堆聚過多脂肪,使得肝細胞變性影響肝臟正常功能。大多數患者都沒有明顯症狀,只有在超音波檢查時才發現罹患脂肪肝。造成脂肪肝常見原因主要是長期喝酒過量,過度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等。脂肪肝是一種預後良好的良性肝病,很少像B型肝炎造成肝細胞的損傷。除長期飲酒引起脂肪肝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只要針對病因如飲酒、肥胖、高血脂等作對症治療,如減輕體重、降低血脂肪或戒酒,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復正常。
肝炎保健方法:
1維持理想體重:過多熱量會增加肝臟脂肪堆積,加重肝臟負擔。
2.避免長期時間處在黃麴毒素、香菸、拜香及燒烤物的環境中。
3.採用新鮮、清淡、高纖及均衡飲食,食物應多樣化,多攝取含β胡蘿蔔素、維他命C及E的新鮮蔬果。
4.避免高鹽食品、醃漬、碳烤及人工香料的食物,如:豆腐乳、臭豆腐等發酵處理的食物。
5.避免飲酒,以減少肝臟硬化、肝癌機會。
6.正常而規律生活及適當運動。
7. 不可任意食用”補肝”品:坊間經常有所謂的保肝偏方,其成分不明可能會引起藥物性肝炎而加重病情,切勿任意使用。
8.避免再傳染:B肝帶原者應避免親吻嬰兒,更勿咀嚼食物後餵給嬰兒。
9.避免不必要的打針、針灸、紋眉、刺青、穿耳洞等。不要使用別人的牙刷、刮鬍刀、以避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
10.每3~6個月定期做檢查。 -
急性腸胃炎
炎炎夏日,每天的氣溫都很高,食物的保存較不容易,所以易變質或孳生細菌。
若吃到不乾淨的食物,則會引發急性腸胃炎,輕者數日可痊癒,重者會引起脫水、
電解質不平衡、腸穿孔、敗血症等危及性命的併發症,不可輕忽。
一、急性腸胃炎感染原因:
1.主要是因細菌或感冒病毒感染引起。
2.食物與水的汙染:吃了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料,最常見的汙染源是蛋類、污染的
肉類、 生菜沙拉…
3.動物與人的互相感染:兒童的寵物,如貓、狗、烏龜…
二、急性腸胃炎感染的症狀
包括發燒、上吐、下瀉、腹痛、腹脹、食慾減退、口渴、尿量減少;嚴重時,
可能會出現脫水症狀:口唇乾燥、蒼白、皮膚無彈性、眼球凹陷及變乾,甚至心跳
加速 、呼吸急促、血壓降低、抽搐等危險狀態。
三、急性腸胃炎的分類:急性腸胃炎可因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所致
(一)細菌性腸胃炎:最常見為沙門氏菌感染,通常發生在夏季,糞便中常帶有血絲及
粘液。
(二)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為輪狀病毒感染,通常發生在冬季,糞便性質常為水便。四、照顧上的注意事項
(一)觀察大便的次數、顏色及性質,尤其注意有無出現血絲及粘液。
(二)注意體溫之變化。
(三)觀察脫水的症狀。
(四)料理時要記得蔬菜、肉品、海鮮分開處理原則,使用不同砧板,烹煮過程中,要將
食物煮熟。
(五)確實洗手,避免造成交互感染。
洗手的原則:(1)溼:打開水龍頭把手淋濕
(2)搓:抹肥皂,和水搓柔起泡20秒
(3)沖:將雙手沖洗乾淨
(4)捧: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後關閉
(5)擦:用紙巾將手擦乾。
五、飲食控制:依醫師指示,通常會禁食4-6小時,讓腸胃道休息後在進食。
六、疑似沙門氏桿菌感染注意事項
(一)使用過之被單應丟入院方提供之紅色隔離袋。
(二)糞便若直接解入或由便盆到入馬桶,應倒入30c.c.消毒液靜置30分鐘後再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