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秘須知
所謂便秘是指﹕排出的大便乾硬,每週次數小於三次,排便時常需特別用力才能解出,有時合併腹痛、腹脹的情形。
一、便秘的原因:
一般原因:
1.水份不足、缺乏運動或不良的生活習慣、情緒過度緊張、工作壓力太大等。
2.飲食不正常或過食燒烤、炸、辣等食物等。
3.長期久坐、臥病、運動不足等素。
4.營養不良,例如:減胖不當。
腸胃道原因:
1.上腸胃道疾病,例如:腸胃潰瘍及纖維化囊腫等。
2.大腸疾病,例如:結腸無力、大腸阻塞、大腸的血管疾病等;其他腸道結構障礙,例如:腫瘤、狹窄、憩室等。
二、便秘的預防及改善措施:
1.養成每日固定時間排便的習慣,避免過 度情緒起伏,保持精神舒暢。
2.早晨起床可喝一杯溫開水,以利排便。3.避免過度煎炒、燒烤、炸、辣、乾酪、巧克力、馬鈴薯等容易造成便秘食物。
4. 多吃含高纖維質的蔬果,例如:菠菜、地瓜葉、蒟蒻、香蕉、木瓜、柳丁等。
5. 生活起居避免久坐,宜多活動,每天至少走路30分鐘,一天至少飲用2000cc 以上的水,且少量多次。
6. 便秘患者可在腹部以肚臍為中心作順時針方向按摩。
7. 不要「忍便」:有便意時應立即上廁所,如果經常忍著便意不上,將會使身體對排便的訊息混淆不清。
8. 向醫師求教:在改變飲食及生活方式之後,如果便秘情形仍無改善達一個月以上,就該找醫生
並詳細檢查是否有罹患大腸癌、腸道神經病變或內分泌功能異常等問題。
-
乳房攝影檢查
-
乳癌之警訊
-
預防貧血
紅血球生成素是在腎臟形成的,所以透析病人容易有貧血的現象,如血紅素太低易造成心臟病變,
要預防貧血的方法除了EPO治療,補充鐵劑,多吃紅肉外,下列事項也可提共參考:
· 輸血來改善貧血是短暫的,容易感染肝炎愛滋病及過敏反應,除非緊急病情需要最好不要輸血。
· 適度的運動和工作會使血紅素升高。
· 避免不必要的抽血。
· 充分的透析治療,使尿素氮部會太高,因太高的尿素氮會使紅血球的壽命減短。
· 足夠的養 分攝取。
-
日常食物屬性
中醫將一些日常生活的食物依據其與人體發生的不同反應以及治療效果分類,主要歸納為寒、涼、溫、熱、平五種特性。
寒涼性食物:
體質虛寒者需少食過於寒性的食物,例如鼻過敏、氣喘、長期腹瀉、平素怕冷等。而體質偏熱者則可適量的攝取,可以降低身體的燥熱反應。例:柚子、葡萄柚、椰子汁、橘子、火龍果等。
溫熱性食物:
體質偏熱者需少食過於熱性的食物,例如易口乾、便秘、容易口破口臭、平素怕熱等。而體質偏寒者則可適量的攝取,有助於身體產熱,增加體能。例:鴨肉、咖啡、荔枝、芒果、榴槤等
平性食物:
大多數人平日皆可適用。除非有過敏或患有需飲食節制疾病。
大多數的食品少量攝取對人體並不會有太大影響,煮熟後食物屬性的影響也會減少。但如果過量攝取或攝取與體質不符合的食物,則常常會造成不適感,甚至疾病加劇。
-
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不平衡所造成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原因
現代人生活忙碌,凡事講求速度、效率,忙著跟時間賽跑。當壓力超乎自己所能承受的程度範圍時,便很容易引發自律神經的失調。除了壓力之外,性格也是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關鍵。如果遭遇到強烈動搖感情的事件,自律神經失調就容易找上門。
西醫治療
目前西醫藥物對於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多半是給予抗焦慮劑及抗憂鬱劑為主,長時間服用有較大副作用以及成癮性。
中醫治療
中醫對於自律神經失調是與五臟內傷以及陰陽失調相關,治療方面需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症狀以及體質。可針對百會穴,神門穴,內關穴,經常作按壓,可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醫師建議,平常應養成固定運動習慣,適當地舒壓,充足的睡眠。平時飲食可多補充魚油、蔬菜、每天至少喝2000CC的水,都是十分重要的。
-
冬病夏治<三伏貼>
何謂三伏貼
「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夏治」指夏季這些病情有所緩解,趁其發作緩解季節,辯證施治,適當地內服和外用一些方葯,以預防冬季舊病複發,或減輕其癥狀。
使用三伏貼的合適時機,即指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遵循古論,這三天又稱做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之中氣候最炙熱的三天。利用藥物敷貼於特定穴位,透過經絡傳導來調整臟腑功能以達到治病、防病目的之療程。
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2010 的研究統計,有採三伏貼治療過敏者,經 3 次療程後, 92.21%有明顯改善。年齡越小,儘早接受治療,不僅療效佳、安全性高。
適用對象
1. 有氣喘或過敏病史及常感冒者(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慢性支氣管炎)
2. 有痛經情形的人
使用禁忌
1. 有發燒、感冒情形者
2. 孕婦
3. 1歲以下幼兒
4. 有心臟病、高血壓、肺結核病史者
敷貼時間
1. 成人:以3~4小時為限
2. 兒童:以2小時為限
注意事項
1. 請穿著寬鬆、便於穿脫的衣物
2. 若皮膚出現過敏反應例如皮膚搔癢難忍,皮膚起水泡等,需立即取下藥餅,並可塗抹紫雲膏舒緩此部位。
3. 敷貼時,請勿做大量激烈運動,貼布可能會因為流汗而掉落
4. 煙酒、辛辣生冷或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盡量少吃,不洗冷水澡,養成良好習慣
-
隔離防護措施
-
跌倒高危險群
中年後骨骼中的鈣質以每年約0.5%的量開始流失,因此老年人容易發生彎腰駝背或骨折的現象,關節會變得容易僵硬、疼痛。肌肉纖維萎縮,使老年人的動作顯得無力及遲鈍,老年人平衡感變差、走路的步態不穩,重心不穩,易造成跌倒。
一、哪些病人容易跌倒(高危險群病人):
1.年紀大於65歲。
2.曾有跌倒病史。
3.步態不穩(需使用助行器)
4.肢體功能障礙。
5.睡眠障礙。
6.貧血或姿勢性低血壓
7.營養不良、頭暈、虛弱者 。
8.意識障礙(失去定向感、躁動混亂等)。
9.乏人照顧的病人與上廁所需協助
10.服用影響意識或活動之藥物例如:利尿劑、鎮靜安眠藥、心血管用藥
11.疾病因素: 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臟衰竭、腦中風、神智混亂、癲癇發作及日常活動功能障礙等慢性病也會增加跌倒的危險性。
二、預防跌倒措施:
1.當服用安眠藥、利尿劑或感頭暈,血壓不穩定、下肢無力時,下床活動前應先坐床緣3〜5分鐘,待頭暈感覺有較改善時,再由家屬護理人員協助緩慢下床。
2.當您需要任何需求,可請護理人員協助處理。 ※當護理人員已將床欄拉起時,預下床時需請護理人員協助將床欄放下,切勿自行翻越床欄而造成跌落情形。
※如廁或下床活動時請務必需有家屬在旁協助。
3.床頭卡上有標示「預防跌倒」,屬評估為跌倒高危險群,需加 強注意其行動。
4.每班護理人員會逐一檢視病人單位設施:
(1)床輪四角是否固定?
(2)盡可能將患者可能使用之物品如眼鏡、茶杯、衛生紙置於病人隨手可取得之處,尿壺應倒空並置於適當位置。
5.當患者屬跌倒高危險群,卻執意下床時,可能會發生跌倒的情形,醫護人員需告知其風險,並注意其安全。
6.意識清楚之患者,其叫人鈴需放置於病人觸手可及之處,並教導其使用方式。
7.地面弄濕,請告知護理人員,以防不慎跌倒。
8.若您的衣褲太大時,請更換合適的衣褲。
9.應穿防滑鞋,切勿打赤腳。
10.病室內應保持燈光明亮。
-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什麼?
慢性阻塞性肺病(英文稱COPD)是幾個肺部疾病的總稱,包含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這兩種疾病。主要是因呼吸道長期暴露在有害物質下(如吸煙、空氣污染等)導致呼吸道狹窄或鬆弛,進一步影響到氣流進出,而產生慢性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
慢性阻塞性肺病會有哪些症狀?
病人多會有慢性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若是以慢性支氣管炎為主的話還會有濃痰的情形。
慢性阻塞性肺病要如何診斷?
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是依據臨床症狀以及肺功能檢查來診斷。 一般而言,呼吸道氣流阻塞的程度愈厲害,其症狀就會愈嚴重,預後也愈不良。
慢性阻塞性肺病要如何治療?
治療上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戒煙才是最重要的一步。根據調查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停止吸煙後,除了可減緩肺功能的繼續惡化外,甚至可以使肺功能有些許的恢復,因此,停止吸煙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最重要的方法。治療藥物方面醫師可能會處方吸入型或口服支氣管擴張劑以減輕症狀。常見的氣管擴張劑有茶鹼類、交感神經興奮劑以及副交感神經阻斷劑等。
在急性發作時醫師可能會處方口服或靜脈注射類固醇,如果合併有肺部感染的症狀時,例如痰液變黃、變多、發燒等,則必須使用抗生素來治療。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或急性發作時,需要使用氧氣治療。但氧氣被視同藥物,過量的氧氣反而對身體有害,因此必須經過醫生的處方給予適當的劑量。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日常保健
日常生活中最好是少到人多擁擠的地方,注意自己的營養狀況,增加抵抗力。除此之外,肺部復健亦是改善呼吸困難的重要方法之一。
肺部復健主要是呼吸方式的再訓練及運動訓練,以下介紹兩種較簡單的自我訓練方法:
§ 平躺,將手置於上腹部中央並稍加一點力(或放一本較重的書),吸氣時利用腹部肌肉將手(或書)往上頂,如此可以加強橫膈的力量。
站立,身體前傾、腹肌收縮、微閉的嘴唇三者配合,可以減少呼吸困難的程度。通常訓練的量是每天三到四次,每次十到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