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毛巾操
利用長毛巾或是彈力帶,利用健康的手將沾黏的手向上拉。
-
白內障可以預防嗎?
-
病人安全宣導
更新日期:106/09
106年:就醫三問
106年:問病情講療程
105年度
-
腳踝運動
1.健側腳前彎跨步,患側腳打直,兩腳跟平貼地面,手推牆。
2.腳趾用力夾毛巾。
-
愛肝保健
肝炎定義:當肝臟因病毒、藥物、毒素、酒精破壞,造成肝細胞損傷、變性、發炎,以致無法發揮肝臟正常功能,稱之。
脂肪肝:肝細胞中堆聚過多脂肪,使得肝細胞變性影響肝臟正常功能。大多數患者都沒有明顯症狀,只有在超音波檢查時才發現罹患脂肪肝。造成脂肪肝常見原因主要是長期喝酒過量,過度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等。脂肪肝是一種預後良好的良性肝病,很少像B型肝炎造成肝細胞的損傷。除長期飲酒引起脂肪肝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只要針對病因如飲酒、肥胖、高血脂等作對症治療,如減輕體重、降低血脂肪或戒酒,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復正常。
肝炎保健方法:
1維持理想體重:過多熱量會增加肝臟脂肪堆積,加重肝臟負擔。
2.避免長期時間處在黃麴毒素、香菸、拜香及燒烤物的環境中。
3.採用新鮮、清淡、高纖及均衡飲食,食物應多樣化,多攝取含β胡蘿蔔素、維他命C及E的新鮮蔬果。
4.避免高鹽食品、醃漬、碳烤及人工香料的食物,如:豆腐乳、臭豆腐等發酵處理的食物。
5.避免飲酒,以減少肝臟硬化、肝癌機會。
6.正常而規律生活及適當運動。
7. 不可任意食用”補肝”品:坊間經常有所謂的保肝偏方,其成分不明可能會引起藥物性肝炎而加重病情,切勿任意使用。
8.避免再傳染:B肝帶原者應避免親吻嬰兒,更勿咀嚼食物後餵給嬰兒。
9.避免不必要的打針、針灸、紋眉、刺青、穿耳洞等。不要使用別人的牙刷、刮鬍刀、以避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
10.每3~6個月定期做檢查。 -
如何選擇佩戴老花眼鏡?
-
糖 尿 病
糖 尿 病
糖尿病的控制,有賴於運動、飲食、血糖藥物三者間互相配合,血糖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變動,因此建議以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 以下為目標。
糖尿病飲食原則:
1.均衡飲食,遵循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高鈣及多喝水,養成定
時定量的進食習慣,維持理想體重和血糖平穩。
2.依照飲食計畫,選擇含高纖維的食物,可減緩醣類的吸收。
3.應儘量避免吃精緻糖類或加糖的食物。
4.慎選食物烹調方式,宜用清蒸、水煮、清燉、涼拌等烹調方式,避
免油煎、油炸、燒、烤及放過多的鹽份與調味料。
5.應儘量避免喝酒若應酬需飲酒時,要限量飲用,並避免空腹喝酒。
糖尿病患運動好處多:
● 減輕體重,維持理想體重。
● 促進胰島素發揮功能,有助血糖控制。
● 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酯。
● 增加心肺耐力、血液循環。
● 增加肌肉、血管彈性,有助降低血壓。糖尿病患運動原則:
●運動時間:最好在飯後1-2小時或與醫師討論適宜的運動時間,避
免在藥物作用高峰時段運動。
● 運動次數:每週至少要3次,每次運動時間約30分鐘,並且規律持久運動。晨起運動者,要避免清晨起床後低血糖的發生。
糖尿病患運動注意事項:
●使用胰島素或口服抗糖尿病藥患者,宜避免空腹運動,隨身攜帶方糖、糖果或含糖飲料,萬一發生低血糖時,可以食用。
●隨身攜帶糖尿病識別證件,避免單獨運動。
●運動時需穿著適當的鞋、襪和其他保護物,絕對不要赤腳運動。
●血糖控制不良者,如:運動前血糖值超過250mg/dl,或常有低血糖發作或生病,不宜運動。
●在極端溫度(高溫、極冷)和天候不良(霧天、雨天)時,不宜做
室外運動。
●有視力模糊、神經系統知覺損害或曾有高血壓、中風、心臟病、肝、腎功能不良者,不適合做劇烈運動;最好應先接受醫師評估後,再
決定運動的種類與強度。
-
認識高血壓
認 識 高 血 壓
本態性高血壓,占所有高血壓患者的80-95%,原因不明。造成本態性高血壓的可能因素:
(1)遺傳:父母有高血壓,子女較易得高血壓。 (2)環境影響:
1.年齡:年齡增加,血管彈性降低,末梢血管的
阻力加強,血壓逐漸上升。
2.飲食:鈉(鹽及味精),脂肪,酒類攝取過多;
膳食纖維攝取太少較易得高血壓。
3.體重:體重越重,心臟需更加費力才能將血液
送至全身,造成血壓上升。
4.生活型態:抽煙、生活緊張、興奮、焦慮、壓力都會使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增加,血壓
上升。
續發性高血壓
糖尿病、腎臟病、內分泌失調、神經系統疾病也會併發高血壓。此外,口服避孕藥會增高血壓,部份孕婦也會造成高血壓。高血壓預防措施
高血壓是可以事先預防的,通常邊緣性高血壓常會導致真正的高血壓,故及早戒掉或改變,所有會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是很重要的:
1.體重超重者,控制體重。
2.多運動,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運動後心跳數率〈130次/分〉。
3.採取健康飲食。
4.戒煙。
5.限制飲酒。 -
膝部運動
1.坐姿下,膝蓋用力往下壓枕頭,腳板同時往上翹。
2.趴著,手將腳板往臀部方向。
-
急性腸胃炎
炎炎夏日,每天的氣溫都很高,食物的保存較不容易,所以易變質或孳生細菌。
若吃到不乾淨的食物,則會引發急性腸胃炎,輕者數日可痊癒,重者會引起脫水、
電解質不平衡、腸穿孔、敗血症等危及性命的併發症,不可輕忽。
一、急性腸胃炎感染原因:
1.主要是因細菌或感冒病毒感染引起。
2.食物與水的汙染:吃了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料,最常見的汙染源是蛋類、污染的
肉類、 生菜沙拉…
3.動物與人的互相感染:兒童的寵物,如貓、狗、烏龜…
二、急性腸胃炎感染的症狀
包括發燒、上吐、下瀉、腹痛、腹脹、食慾減退、口渴、尿量減少;嚴重時,
可能會出現脫水症狀:口唇乾燥、蒼白、皮膚無彈性、眼球凹陷及變乾,甚至心跳
加速 、呼吸急促、血壓降低、抽搐等危險狀態。
三、急性腸胃炎的分類:急性腸胃炎可因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所致
(一)細菌性腸胃炎:最常見為沙門氏菌感染,通常發生在夏季,糞便中常帶有血絲及
粘液。
(二)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為輪狀病毒感染,通常發生在冬季,糞便性質常為水便。四、照顧上的注意事項
(一)觀察大便的次數、顏色及性質,尤其注意有無出現血絲及粘液。
(二)注意體溫之變化。
(三)觀察脫水的症狀。
(四)料理時要記得蔬菜、肉品、海鮮分開處理原則,使用不同砧板,烹煮過程中,要將
食物煮熟。
(五)確實洗手,避免造成交互感染。
洗手的原則:(1)溼:打開水龍頭把手淋濕
(2)搓:抹肥皂,和水搓柔起泡20秒
(3)沖:將雙手沖洗乾淨
(4)捧: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後關閉
(5)擦:用紙巾將手擦乾。
五、飲食控制:依醫師指示,通常會禁食4-6小時,讓腸胃道休息後在進食。
六、疑似沙門氏桿菌感染注意事項
(一)使用過之被單應丟入院方提供之紅色隔離袋。
(二)糞便若直接解入或由便盆到入馬桶,應倒入30c.c.消毒液靜置30分鐘後再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