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病人安全宣導
更新日期:106/09
106年:就醫三問
106年:問病情講療程
105年度
-
腳踝運動
1.健側腳前彎跨步,患側腳打直,兩腳跟平貼地面,手推牆。
2.腳趾用力夾毛巾。
-
認識高血壓
認 識 高 血 壓
本態性高血壓,占所有高血壓患者的80-95%,原因不明。造成本態性高血壓的可能因素:
(1)遺傳:父母有高血壓,子女較易得高血壓。 (2)環境影響:
1.年齡:年齡增加,血管彈性降低,末梢血管的
阻力加強,血壓逐漸上升。
2.飲食:鈉(鹽及味精),脂肪,酒類攝取過多;
膳食纖維攝取太少較易得高血壓。
3.體重:體重越重,心臟需更加費力才能將血液
送至全身,造成血壓上升。
4.生活型態:抽煙、生活緊張、興奮、焦慮、壓力都會使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增加,血壓
上升。
續發性高血壓
糖尿病、腎臟病、內分泌失調、神經系統疾病也會併發高血壓。此外,口服避孕藥會增高血壓,部份孕婦也會造成高血壓。高血壓預防措施
高血壓是可以事先預防的,通常邊緣性高血壓常會導致真正的高血壓,故及早戒掉或改變,所有會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是很重要的:
1.體重超重者,控制體重。
2.多運動,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運動後心跳數率〈130次/分〉。
3.採取健康飲食。
4.戒煙。
5.限制飲酒。 -
毛巾操
利用長毛巾或是彈力帶,利用健康的手將沾黏的手向上拉。
-
風吹也會痛的關節炎--痛風
痛 風 是 怎 麼 發 生:
遺傳基因或環境影響
如:肥胖 => 血液中普林濃度上升 => 血中尿酸濃度上升 => 高尿酸血症 => 痛風
痛風可分四個階段:
1.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
2.急性痛風
3.不發作期
4.慢性痛風性關節炎
飲食原則:
急性發病期間,應儘量選擇普林含量低的食物如:蛋類、奶類、米、麥、甘薯、葉菜類、瓜類蔬菜及各式水果,蛋白質最好完全由蛋類、奶類供應。非急性發病期,則應力求飲食均衡,並避免食用普林含量過高的食物。
烹調時用油要適量。少吃油炸食物,避免經常外食。
黃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干、豆漿、味噌、醬油、豆芽等),雖含較高量的普林,但因普林的種類與肉類不同,故於非急性發病期,仍可適量攝取。
避免攝食肉湯或肉汁(因為經過長時間烹調的肉湯或肉汁,通常含有大量溶出的普林)。
食慾不佳時,須注意補充含糖液體,以避免身體組織快速分解,誘發痛風發生。
多喝水,若無限制飲水,一天喝水2500~3000ml水分。
避免喝酒(空腹飲酒易引起急性發作)。 -
白內障可以預防嗎?
-
如何選擇佩戴老花眼鏡?
-
膝部運動
1.坐姿下,膝蓋用力往下壓枕頭,腳板同時往上翹。
2.趴著,手將腳板往臀部方向。
-
急性腸胃炎
炎炎夏日,每天的氣溫都很高,食物的保存較不容易,所以易變質或孳生細菌。
若吃到不乾淨的食物,則會引發急性腸胃炎,輕者數日可痊癒,重者會引起脫水、
電解質不平衡、腸穿孔、敗血症等危及性命的併發症,不可輕忽。
一、急性腸胃炎感染原因:
1.主要是因細菌或感冒病毒感染引起。
2.食物與水的汙染:吃了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料,最常見的汙染源是蛋類、污染的
肉類、 生菜沙拉…
3.動物與人的互相感染:兒童的寵物,如貓、狗、烏龜…
二、急性腸胃炎感染的症狀
包括發燒、上吐、下瀉、腹痛、腹脹、食慾減退、口渴、尿量減少;嚴重時,
可能會出現脫水症狀:口唇乾燥、蒼白、皮膚無彈性、眼球凹陷及變乾,甚至心跳
加速 、呼吸急促、血壓降低、抽搐等危險狀態。
三、急性腸胃炎的分類:急性腸胃炎可因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所致
(一)細菌性腸胃炎:最常見為沙門氏菌感染,通常發生在夏季,糞便中常帶有血絲及
粘液。
(二)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為輪狀病毒感染,通常發生在冬季,糞便性質常為水便。四、照顧上的注意事項
(一)觀察大便的次數、顏色及性質,尤其注意有無出現血絲及粘液。
(二)注意體溫之變化。
(三)觀察脫水的症狀。
(四)料理時要記得蔬菜、肉品、海鮮分開處理原則,使用不同砧板,烹煮過程中,要將
食物煮熟。
(五)確實洗手,避免造成交互感染。
洗手的原則:(1)溼:打開水龍頭把手淋濕
(2)搓:抹肥皂,和水搓柔起泡20秒
(3)沖:將雙手沖洗乾淨
(4)捧: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後關閉
(5)擦:用紙巾將手擦乾。
五、飲食控制:依醫師指示,通常會禁食4-6小時,讓腸胃道休息後在進食。
六、疑似沙門氏桿菌感染注意事項
(一)使用過之被單應丟入院方提供之紅色隔離袋。
(二)糞便若直接解入或由便盆到入馬桶,應倒入30c.c.消毒液靜置30分鐘後再沖掉。
-
接受癌症放、化療、標靶或手術治療時,需要同時接受中醫作為輔助治療,這樣做有效嗎?
根據2014年Cancer雜誌的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分析研究,在晚期乳癌的治療上,同時搭配使用
中醫輔助治療是有顯著益處的,5年存活率可以增加50%!!!!
至於從實證醫學觀點上,中醫輔助治療該如何與西醫癌症之治療結合呢??
下列3種情況,癌症病患可以使用中醫輔助治療:
1. 使用中醫輔助治療來減輕西醫癌症治療副作用
例如:化療導致的手麻、腳麻,西醫並無有效解決之道,然中藥傳統方劑牛車腎氣丸或針灸,就有不錯的療效。
2. 使用中醫輔助治療來減輕癌症相關症狀
例如:有8成以上癌友都有癌疲憊的問題,常讓人力不從心、想要放棄,西醫的治療常常不令人滿意。反觀中醫的補氣療法,例如使用西洋參、甚至黃耆多醣體注射針劑,卻是經過美國與台灣衛生當局認可之有效癌疲憊的治療方法。
3. 使用中醫輔助治療來延長癌症病人存活時間,幫助癌後保養的病友增強身體免疫抗腫瘤能力,回復免疫功能。
所以中西醫如何截長補短,如何相互輝映,是需要專精於兩種醫學的醫師來操盤掌舵,才有機會達成”1加1大於2”的目的。
也唯有”中西醫結合之治療”,才能讓你(妳)抗癌路上”事半又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