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風濕免疫科介紹
-
嬰幼兒斜視治療時機
-
如何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
關於急性腸胃炎
急性腸胃炎的種類:
◎病毒型:
主要症狀是腹痛、嘔吐、腹瀉、發燒、食慾降低、倦怠,有時會合併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及腺病毒,偶而有腸病毒。症狀約持續3到7天。
◎細菌型:
主要是因飲食受污染所引起,或手沾到細菌沒洗手就進食而受到感染。主要症狀以水瀉、腹痛、嘔吐為主,嚴重的也會發燒,甚至解黏液便或血絲便。常見細菌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曲狀桿菌、志賀氏菌等。此腸胃炎症狀會較厲害,症狀會持續5到10天。
預防腸胃炎發生:▲無論吃飯、烹煮或接觸任何食物前,應洗淨雙手。
▲盡量減少外食,若有不得已時,應選擇乾淨、衛生的店家。
▲廚房中應有兩個砧板,一用來處理海鮮、肉品等生食,另一專門切、剁熟食,而處理完生食之後
也應洗手之後再調理熟食,以免海鮮等易帶菌的生食,污染到已煮熟的食物。
▲手部若有化膿或傷口,要完全包紮妥當後,才可調理食物,傷口勿直接接觸食物。所有食物最好
煮熟後再食用,加熱 到70℃以上細菌才容易被消滅。而若是食用冰(涼)品,則要注意製作過程
與保存時的清潔衛生。
▲煮好的肉類或海鮮,若一次未用完,要以乾淨的塑膠袋或保鮮膜密封裝好,放入冰箱內冷凍室
備用。而未吃完的剩飯菜一定要冷藏,但要等完全涼後,以保鮮膜包好或蓋子蓋好,才能放進
冰箱冷藏,並在2天內儘速處理掉。
▲已開罐的罐頭、加工食品,開封後最好儘快食用,以免變質。
▲除食物要徹底清潔外,調理的場所、器皿、碗盤、容器等也應保持清潔。
▲不要食用包裝標籤過期的食物。
▲保持廚房、廁所清潔,妥善處理垃圾。
急性腸胃炎護理措施
(1) 飲食宜以清淡不油膩為主,如稀飯、乾飯、吐司、蘇打餅乾,而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應先避免。
若吃了仍會嘔吐、腹瀉或腹痛,則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
(2)補充水分、電解質和葡萄糖,腸胃炎時因上吐下瀉,易流失體內的水份與電解質,因此最重要的
就是要補充水份與電解質, 即使一喝就拉,仍應補充以免脫水。除非腸胃炎嚴重到無法吃藥或
進食,才暫時空腹讓發炎的腸胃暫時休息,且必要時需打點滴治療。
(3)藥物治療:吃藥可以緩解腸胃炎的症狀,但一般不建議一下就止瀉,因為如此無法將腸胃道內發炎
的髒東西排出,甚至可能引發併發症,且腸胃炎是需要時間來恢復的,只要注意水份及營養之補充
自然慢慢會復原。
注意脫水及併發症現象:發高燒不退、手腳冰冷、昏睡、抽筋等現象應立刻就醫。
-
檳榔防制
更新日期:2018/01
-
預防高血壓
高 血 壓 護 理
治療性護理
1.遵守醫生指示,切勿擅自停藥或調整藥量。
2.需按時服藥,不可私自停藥或增減藥量。3.若有副作用發生時要告訴原診治醫師。
居家護理
1.攝取低鈉、低熱量食物;避免酗酒,及進食辛
辣、刺激性、食物性豬油、奶油等高膽固醇動
物油。
2.每餐吃八分飽,避免過度肥胖;肥胖者,以每
月減輕一公斤為宜。
3.預防便祕,多喝水,多吃纖維性食物,養成每
日排便習慣。
4.每日半小時以上適度運動,避免過度激烈,散
步最適宜。
5.避免沐浴時水溫太高及冷空氣侵襲。6.若發生暈厥、軟弱無力、噁心嘔吐現象時,應
立即休息平躺。
7.改變姿勢時,動作宜緩慢,避免過度用力,舉高舉重。
8.定期測量血壓並教導量血壓方法。
9.回院複診並隨時與主治醫師聯絡。復健性護理
1.病人以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高血壓問題,強化血壓自我控制能力,發揮最大潛能及自我照
顧。
2.自我監測血壓及記錄血壓、定時將低密度脂蛋白的檢驗結果記錄下來。
3.強化適應能力,發展其可接受的生活型態及增加生活品質的計畫記錄。
-
防制骨質疏鬆
更新日期:2018/01
-
中風來得快 急救就要FAST
更新日期:2018/01
-
安寧醫護
更新日期:2018/01
2009年1月1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部份條文修正案」,並於1月26日公告實行。這個早在2000年就立法通過,且讓台灣在亞太地區揚名立萬的法案,對國人來說,卻是十分陌生。 簡單地說,此法只明訂一件事「經醫師判定,罹患之疾病無法治癒,且病程近期內進展至死亡已屬不可避免之末期病人,在臨終時得以選擇不接受心肺復甦術(CPR)。」這個選擇,即所謂的臨終不急救(Do not Resuscitation, DNR)。」
文摘錄自:安寧照顧基金會 - Hospice Foundation of Taiwan
-
預防熱傷害: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更新日期:2018-06-04
臺灣時序已進入炎熱的夏季型態,各地出現的高溫,讓民眾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大幅增加,尤其是6大高危險族群,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並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依「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分析全國180家醫院急診及時資料顯示:每年的7至8月是民眾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高峰期,102年及103年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人次就高達1,863人及2,331人,而今年1月至5月底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人次為401人,較去年同期為高,由於已進入酷熱的炎夏時序,氣溫仍有可能持續飆高,民眾應提高警覺,小心防範中暑。
國民健康署提醒您當發現自己或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文章摘自:國民健康署網站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77&pid=902